高层建筑防火的相关问题
(2p)高层建筑防火的相关问题薛可平一、加强高层建筑防火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分析2011 年 2 月 15 日中午 11 时 25 分,某城市大型商厦发生特大火灾。公安消防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调集消防官兵赶赴现场扑救。13 时 45 分,火势得到初步控制。15 时 30 分,大火被扑灭。在扑救火灾的同时,消防人员通过三部云梯和消防拉梯对 2 楼、3 楼、4 楼被困人员进行紧急搜救,截至 16 时 30 分,共救出 120 人,受伤的 71 人被马上送往各大医院。这次大火造成 54 人死亡、70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400 余万元。经调查认定直接原因:该商厦“某电器”员工将点燃的香烟掉落在库房中,引燃地面纸屑、纸板等可燃物发生火灾。主要原因:是该大型商厦没有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的火灾应急疏散预案没有落实且未组织过演练;违章将商厦北墙外的自行车棚改建为简易仓库后,没有落实消防部门下达的限期整改通知要求;经营管理混乱,超范围租赁经营舞厅项目,忽视对该舞厅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火灾发生后,安全保卫人员没有组织三楼和四楼人员疏散,有关人员没有及时报警。政府对商厦在消防安全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失察,城市消防、工商、城市管理等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切实履行职责,对该商厦存在的火灾隐患、经营管理混乱等问题没有严格督促落实整改。从上面的分析看出,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宅,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加强高层建筑防火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这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二、高层建筑内部防火结构设计(一)建筑防火 面以上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地下车库则按《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划分防火分区。用防火墙及防火卷闸分隔。在地下室车库及车道上方,以双排喷淋头(间距 2m)作为防火分隔设施。每层的实用面积控制在 2000m²以内,使每层适宜作为一个防火分区。防方面另一个重要要求是设置避难层。整座大厦共设有 5 个避难层,每个避难层都直接连通疏散楼梯的进出口,并设自然排烟等消防设施。层用两部货运兼消防电梯服务,可由大堂下面 1 层的卸货区直到顶层。两部电梯大小不一,大的一部电梯是为今后大厦维修时需搬运较重和较大型机械的要求而设立的。同时每层都有一条剪刀梯和另一条安全疏散梯,分别布置在中心筒南北两端,由环绕中心筒东西两面的走廊相连,以满足每个独立单元的疏散要求 。(二)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气 防用电按一类负荷设计,并备有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以保证消防用电设备电源的可靠性。消防电梯、消防水泵及消防中心等消防用电设备均采用双电源供电,末端自投。在公寓、办公楼走道和裙楼的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由应急电源供电。此类标志用于火警发生时,指示出入口位置和方向,以便有秩序地进行疏散。层设有紧急广播和警铃,利用正常广播系统,在火警时自动切换以供消防广播使用,火警时仅向失火层及其上下楼层发出火灾报警。消防报警与控制系统选用“智能型”产品。在配电房、地下停车库、风机房、水泵房均设有排烟及加压系统等,并均设有烟感探测器,发电机房则设温感探测器。当任何一个探测器或击碎玻璃按钮以及某层水流指示器动作时,即向消防中心报警。“智能型”系统的消防报警控制板设在消防警报中心,控制板设有警报信号指示灯(如探测器、击碎玻璃按钮、水流指示器等) 、消防及喷水加压泵的手动开关及启动信号等。消防中心收到火灾报警后,立即停止有关部位风机,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加压送风机、排烟机、加压送风及防排烟阀、防火卷闸,启动消防或喷水水泵,并接收其反馈信号。火灾确认后,消防中心发出控制信号,强制电梯停于首层,接通火灾事故照明与疏散指示灯,并开启本层和其相邻上、下层的火灾警报装置和接通火灾事故广播,切断大厦的液化石油气供应。发电机房及高、低压配电房设温感、烟感探测器以及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能自动投入工作,并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在每层消防电梯前室设有火警电话,直通大厦消防控制中心。(三)高层建筑防排烟 1)地下停车库、商场、办公楼内走道设置机械式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系统最大防烟分区 120m³/(h·m²)计算。(2)由于公寓内走道有通向天井可开启的外窗,因此不设置机械排烟系统。(3)办公楼大堂设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口设在夹层之吊顶处,排烟风机分别设在建筑物之四角,总排烟量为 198750m³/h(每小时 4 次) 。(4)商场中庭设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口第 4 层商场之吊顶处,共有 4 台排烟风机,总排烟量为 184000m³/h(每小时 4 次) ,风机房设于观景电梯之机房旁边。压送风)系统设计 办公楼、商场及公寓内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均设置防烟加压送风系统。(1)有避难层的办公楼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每个系统的送风量为 25000~30000m³/h。由于走廊设排烟系统,从而使楼梯间压力高于前室压力,前室压力高于走廊压力,在加压风机启动状态下,为防止前室压力过大,另设置有泄压管道,通过泄压准备控制室内压力。送风机分别安装在各设备层及避难层内。( 2) 商 场 的 防 烟 楼 梯 间 及 合 用 前 室 的 加 压 每 个 系 统 总 送 风 量 分 别 为 12000~16000m³/h。(3)所有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以符合防火要求。(4)防、排烟风机房之墙、楼板及设于避难层之防排烟设施,均根据建筑防火规范指定的耐火极限设计及建造。三、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经济、科技、技术的集中体现,也将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完善。本文从高层的定义与发展,高层火灾的特点,防火疏散设计的探讨,防火结构设计及实例分析等几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探讨。笔者认为,要提高高层建筑设计的消防疏散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结合国外相关规范尽快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二)强制推广性能化设计,加强针对性,增强时效性。(三)编制科学、完善的消防预案,并定期举行预演。(四)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高层是一个多隐患的综合体系,我们能够通过严格执行一系列的科学制度,让整个体系时刻处于一个较好的运转状态。 (1)装修材料尽量使用 A、B 材料。对家具的可燃性及燃烧量进行管理。 (2)对各种设备,电气等使用的管理。 (3)对维修、增设设备,增设用电容量的管理。 (4)对高层建筑中人的行为的管理。 (5)制定定期检查及巡视制度。(五)针对高层建筑中的不同人群,提出不同的要求:(1)专职的消防员或兼职消防员的要求:平时应多训练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预演、预练。 (2)常年经常使用的职员:①熟悉本楼段及疏散体系。②了解火灾的特性及易发的可能性。③义务协助新到来客及残疾人的方法。 (3)给新的访客必要的、完善的提示和指导的体系。 (4)残疾人的疏散或避难:①适当的避难间及辅助逃生方法。②完善的求救、示位体系。③自我保护、待援的方法。高层建筑防火疏散高效化、人性化、智能化的基础是科学的设计。笔者认为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无裙楼设计。无裙楼高层建筑的每一个面都可以作为扑救面、逃生面。因而为增强防火疏散能力提供了优势条件。 (2)两侧形成构架体系。在高层的两边搭建构架,在发生火灾时利用构架搭建临时的消防疏散通道或者利用构架搭建临时的室外避难空间。 (3)底层局部架空。高层建筑底层架空,在火灾发生时有利于建筑内部人员的疏散,未发生火灾时也有利于高层建筑内部与附近人员车辆的集散。 (4)双塔方案。在发生火灾时高层双塔方案可利用两塔楼间的连廊及时地疏散人员,减少人员伤亡。 (5)密闭舱。发生火灾时,利用两避难层间作密闭处理,防止火苗蔓延到其它密闭空间,给人员充分的时间疏散。 (6)中间部分的直升机停机坪。除了在高层顶部设置直升机平台外,在建筑中间部分也设置直升机平台,便于火灾时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地方疏散人员。 (7)连通式的地下室。高层的地下室与周边建筑的地下室相贯通,有利于火灾时多方向、多通道、多形式的疏散人员。(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公安消防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