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研究
(2p)丘陵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研究——以咸宁市淦河滨水区为例罗泽宁人类有着天生的亲水性。世界上约 70%的人傍水而居,古今中外城市也大都依水而建,傍水而生,形成特有的滨水城市景观。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等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成为城市定址的首选区域和城市的门户。成功的滨水景观工程,可以改善沿岸的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优美景观,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城市滨水区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是独特的城市建设用地。丘陵城市滨水区具有空间上表现突兀、视域上富于多变、感受上承载文化等景观特征,是城市滨水区的极具独特表征之一。本文以咸宁市淦河滨水区为例,研究探索符合丘陵城市特色的滨水区景观规划。 一、概况咸宁市域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势高低悬殊,地貌构成复杂,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兼而有之,其构成为:平原占 岗地占 丘陵占 山地占 地形地貌特征概括为:“两条山脉穿东西,三山隔成四盆地,山、丘、岗、原样样有,由南向北逐级低” ,呈阶梯状分布,状如撮箕。咸宁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资源比较丰富,年径流深 米,年径流量 立方米,年降水量 米。受地形及地理位置的影响,降水年内、年际变化较大。年内降水多集中在 4~7 月,约占全年雨量的 60%。全市森林覆盖率 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竹林等 6 个。主要绿化树种有:桂花、香樟、深山含笑、马褂木等。二、景观分析咸宁“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呈现典型的丘陵地貌特征。根据淦河滨水现状,滨水区景观规划理念应当侧重于保护。要从滨水空间的布局与滨水用地功能上做出调整;要保护和发掘历史文化古迹景观,实现“应保尽保,整体留存” ,使之成为滨水景观有机相融的整体,使滨水区单纯从自然景观演变为城市文化景观;要使沿河岸顶部开始延展 500 米纵深地带保持和形成合乎审美需要和自然环境生长的滨水建筑物、山体及其他物体天际线。(一)用地分析借助 析工具的空间建模功能,对研究区域土地相关因子进行叠加,可以感知与研判淦河滨水区的天际线、建筑高度、景观轴线、眺望系统、建筑与山水的呼应等相互关系,揭示区域景观异质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景观组成的空间规律。本文用地评价分为用地适宜性评价和生态适宜性评价两部分。)高程分析。 对于滨水区的高程分析可以得出:最大高程约为 204 米,最小高程约为 20 米,最大高差约 184 米,整个基地地形局部地势急促,大部份地势较平坦,地形起伏不大,呈典型丘陵城市滨水区特征。(2)坡向分析。借助 析,将滨水区范围内用地分为平地、南向、东南、东向、东北、北向、西北、西向、西南,共九个坡向。(3)坡度分析。通过对于坡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滨水区大部分用地坡度在 10 度以下,潜山、香吾山、孝子山周边部分用地坡度在 20 度以上,整体区域用地坡度较小。 (4)用地适宜性评价。借助 高程、坡向和坡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叠加分析,考虑到滨水区整体用地条件和坡度、坡向要素对于滨水区建设的影响,拟确定分类如下:高程 20~33m,坡度 0~15 度的用地为一类用地(即适宜修建的用地) ;高程 33~50m,坡度 15~25 度的用地为二类用地(即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 ;高程>50m,坡度>25 度的用地为三类用地(即不适宜修建的用地) 。究区域用地类型划分为水域、塘渠、农耕地、山体、未利用地、道路、已利用地和公园绿地共八类。居住用地、社会服务用地等一并归入到已利用地类。通过用地分析,可以看出: (1)人工影响正在加大。已利用地类所占比例很大,达到 表明该区域受人工影响大;山体类次之,说明研究区域山体多,地形变化较大。(2)配套用地缺乏。区域道路不成系统,道路景观和附属设施不足。因工业景观、居住服务用地等人工景观沿道路、水体周围分布,呈均衡分布格局,是典型的城区蔓延格局,这种傍水而生格局不利于城市滨水区特色景观空间统筹。(3)居住用地格局无序。在滨河东街滨河沿线、淦河双鹤桥至浮山沿河村东侧一带存在大量私房,居住用地格局分散,规模较大,浪费土地,对生态特色景观塑造造成负面影响。(4)新增用地潜能小。根据生态适应性分析,淦河滨水区内适宜建设用地为 14354 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 未利用地 顷,占用地类型的 说明现状已利用地较多,后续用于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增量用地潜力不大,且主要集中淦河西侧。研究区域较大面积的建设开发用地只能在沿线存量用地上下功夫,但拆迁安置成本会很高。(5)生态敏感区域大。研究范围生态敏感区面积 14128 公顷(包括低敏感区、中敏感区、高敏感区) ,占到总用地面积的 表明区域生态自然资源保护任务大。(二)淦河滨水区 里范围内有国家级、省级人文、地质、自然保护等类型文化资源 7 处。龙潭淦河畔的猫儿山、蛇山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铁铺垴淦河畔孙郭胡村西汉前古文化遗址,窑嘴淦河下游雷打半边山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出土石器、陶器等大量文物。淦河流域曾号称“三里一进士,五里百秀才, ”唐代李邕,宋代冯京、陈求道,明代孟养浩、清代雷以诚等一批进士创造了惊人的文化遗产。据《咸宁县志》载,潜山有“三台八景”之说(三台即为“观音台、梳妆台、读书台” ,八景即为“书台夜色、丹牡晴岚、温泉沸波、石洪飞渡、频溪烟雨、瀑布腾声、龙漂秋色、狗井松涛” ) ;淦河下游咸安段有“淦川八景”之说。这些景区皆为市民常履之地,故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但由于环境打造还不够精致,滨水区景观仍处于初级保护和开发阶段。)山水资源特色形象不突出。淦河滨水区水环境和滨水区景观特色仍需加强,形象地位不鲜明、不鲜明,城市特色空间有待挖掘。淦河滨水区景观规划应充分重视城市历史人文及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利用,着力彰显咸宁独有的人文与生态特色,积极协调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市域生态基底维护间的关系,强化区域空间管制。(2)适合园林植物生长气候、土壤条件。淦河滨水区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等特点,土地类型适宜多种园林植物生长,有着较丰富的植物资源,植物生长期长,可以利用有限的绿化空间形成多层次、多种类的绿色生态群,为景观塑造供了有利的条件。(3)沿河级组团布局结构。咸宁傍水设市,依河建城,市区丘陵起伏河流蜿蜒,长时间以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温泉、永安“双城组团、各自发展”格局,流经双城的淦河在两城之间的城乡之间、组团之间留有大片没有开发的自然生态空间,呈现山、水、城、林相伴的城市风貌,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广泛接触和有机契合。咸宁市城市总规划将淦河滨水区定位为淦河公共休闲景观旅游轴。既适应城市的有序发展,又满足人们向往发展、回归自然的休闲度假旅游要求。(4)人文资源体系不强。研究区域范围内积淀的历史文化资源,一方面特色资源类别多,且同类资源分布广;另一方面缺乏系统的城市特色风貌保护,现存的特色要素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呈游离状分布,且重点特色尚未凸显, “杂而广”的分布态势使研究区域人文景观主题不鲜明,体系不强。三、结论丘陵城市滨水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植被条件。随着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一些具有山地丘陵地貌特征的城市如何结合自身地域特征,探索提升城市滨水区域规划特色,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对于丘陵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咸宁市是一个丘陵地势地貌特色明显的旅游文化城市,淦河滨水区具有优越的自然、经济、社会生态位势,也是城市景观生态脆弱与敏感区域,目前的景观现状已不能适应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发展需求。咸宁市淦河滨水区概念性景观规划既兼顾一般滨水区的规划原则,又考虑到丘陵滨水区的特殊性,在围绕尊重滨水区自然环境、保留和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延伸和突出区域风貌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分析和研究。淦河滨水区景观规划通过强化“龟龙相依、金水蜿蜒”的景观风貌格局和休闲体验的生态旅游格局,将滨水区域组合成一个紧密联系系统,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城乡规划局)